CAUP思享 | “共治的景观美好的社区”2019首届上海社区花园与社区设计国际研讨会
导言
2019年4月27、28日,“共治的景观 美好的社区”首届上海社区花园与社区设计国际研讨会与工作坊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社会组织、企业的学者、专家、学生和相关从业者共聚一堂,分享各自的研究与实践,收获智慧的思想和经验。
01 嘉宾致辞
开幕式由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刘悦来老师主持,刘老师首先介绍了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分享者和会议安排及议程,并请出致辞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老师因事未到现场,对此次大会提出了“社区花园有自组织营造的基因,希望透过一点一滴的实践,从社区共同体慢慢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永序发展的时代建构”的寄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老师从吴院士寄语、社区实践发展过程和社区花园案例实践影响的角度上,充分肯定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未来更多届的国际城市社区花园研讨会、社区设计研讨会提出希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韩锋老师提到三点社区设计的意义:
一、社区花园已经从设计理念发展到实践,并正在进行改革;
二、促进大众自然价值观的改变;
三、更深远的意义:我们设计师的终极目的和目标就是以人为本,保障人的权力、利益、福利,使每一个孩子、居民都能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
嘉宾致辞后,致辞嘉宾和演讲嘉宾及各阶段主持人进行合影留念。
02 嘉宾分享
《社区花园是社会城市》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老师
于海老师借用霍华德的“社会城市”概念引出社区和社区花园。认为社区建设离不开活动,有了活动,社区花园不单单具有物理性,更具有社会性。并高度赞扬四叶草堂、五峰书院、荟书房、南昌路跨界自治会四个案例,期盼大家能从社区花园进入社区建设。最后指出:中国社会城市从社区花园、社区图书馆、街区跨界知识会起步,其前景和局面就看今日实践、认知和决心,就看在座的各位齐心协力来支持社会发出更多的声音和创造性。
《社区花园=城市革命》
美国华盛顿大学景观学系
侯志仁老师
侯志仁教授首先提出“如果我们做一个城市革命,我们就要从城市的农园开始”,并以温哥华,韩国、香港、瑞典等城市的农耕浪潮为例进行阐释,提出社区花园可以重建社区网络、重建社区联结、活化城市空间、改变空间的营造模式、改变城市治理模式。
《在海啸受灾地创设社区广场》
日本首都大学东京都市政策科学学院饗庭伸老师
饗庭伸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日本社区建设的实例,介绍了再2011年日本大地震、大海啸灾区进行重建的复兴计划,以及社区广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最后就社区重建的国情阻碍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分享了在危机境况中进行社区营造的宝贵经验。
《社区花园:前世、今生与未来》
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学院研究主管Helen Woolley海伦·伍利老师
海伦.伍利老师分享了英国谢菲尔德、伦敦,澳大利亚、柏林等国家和地区社区花园的建设历史、建设方式、建设成果,最后对中国社区花园建设现状及挑战提出相关问题。
《No Community, No Life》
日本Studio—L代表
山崎亮老师
山崎亮老师是一个景观设计师向社区设计师转变的典范,他就自己亲身经历的两项设计作品向大家进行了分享,一个是一起种菜一起吃还能帮助贫困儿童的的农园——北加賀屋大家的农园;一个是民众一起群策群力建设、自主自觉养护的公园——泉佐野丘陵绿地。这两项设计都充分展现出山崎亮老师“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理念。
《构建都市农园的民众参与途径》
台湾联合大学建筑系
王本壮老师
王本壮老师认为都市农园的民众参与途径必须从生活的文化开始,结合了生活、环境和行为,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具有品德 品质 品位的社区。社区改善要从个人私密空间到半私密空间,过渡到公共空间,在循环中形成社区意识,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上午的嘉宾演讲精彩纷呈,下午的分享由北京大学李迪华老师主持。
《公园城市思想与社区治理的更新路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金云峰老师
金云峰老师对公园城市、社区治理发展转型、上海社区治理现状及发展路径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性地总结了公园城市思想与社区治理的更新路径。
《发展市民花园》
上海社科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王慧敏老师
王慧敏老师主要分享了今年1月份她在上海市政协大会上做的关于“发展市民花园,让上海更美更精细更有温度”的发言内容。呼吁大家探索让城市更美好、让治理更精细、让氛围更温暖的共赢新路,如:十五分钟生活圈、推动社会自治、释放市民花园的溢出效应。
《改变为什么没有发生》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
李迪华老师
李迪华老师另辟蹊径,讲述景观设计中一些失败的案例,用朴实而真诚的语言折射出他对野花野草背后所象征的生态环境的人文主义关怀,最后他呼吁大家一起把狗尾巴草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花。
《社区规划2.0破局五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刘佳燕老师
刘佳燕老师首先解释了中国的社区规划已进入2.0阶段的判断依据,接着提出首届社区规划社区治理论坛中与会人员所达成的共识,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北京地区一些社区规划的实例,提出了对社区规划工作五大制约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民众花园》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何志森老师
何志森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提出了中国人对公共空间、社区营造的疑惑,讲述了他在社区营造中的实践故事,表示“在今天这样一个越来越孤独的都市环境里,设计师要有一种悲悯的共情,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我们身边的人,来帮助创造一个人与人可以相互关联、相互依靠的社会。”
《庙行镇共康社区会客厅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徐磊青老师
徐磊青老师从社区设计的上层指导出发,对上海宝山庙行镇社区会客厅的设计故事进行了解说,从人员调配、材料选取到日程安排详细讲述了其建设过程。
《从社区花园到社区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刘悦来老师
刘悦来老师以创智农园隔壁小区开门开始,分享了在从社区花园到社区设计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展示了上海关于社区花园的相关政策及对社区建设的美好期望。
《景观的社会学路径》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虎先生
孙虎先生作为一线设计师,详细谈论了一线设计公司到底做了什么?设计师应该思考他们的设计应该连接什么?房地产如何去承载人们的生活梦想?设计师在红利驱动下如何回归设计初心?景观应起到什么作用等问题,最后提出“景观营造出一个磁场,以景观连接各种关系,景观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传承下去的殷切希望”。
《四叶草堂的——社区花园的倡导者与实践家》
四叶草堂联合创始人
魏闽老师
魏闽老师主要讲述了四叶草堂近五年多在社区花园营造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现在在做什么,以及将来想做什么,并讲解了社区花园模式,社区花园生活,社区花园生态等相关理念。
《协力与共生——台北市社区花园之实践成果分享》
台湾辅仁大学景观学系
谢宗恒老师
谢宗恒老师对台北市以田园城市为主题的社区花园实践成果进行了分享,分别从社区花园实践背景、理念方法、成果、反思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园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
《古城绿意的几重可能》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刘袆绯老师
刘袆绯老师从历史城市保护出发,讲解了北京的古画和以往照片中视而未见的绿意,并分别介绍了作为指标、文化、生活的古城绿意下的景观实践。
《北京老城区景观微更新与实践》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侯晓蕾老师
侯晓蕾老师提出北京老城区景观微更新策略,分享了北京微花园mapping研究、设计展览,并提出:“用心改造与设计,处处都是微花园。”
《城市森林计划》
武汉方寸地绿口袋基金创始人
喻明慧女士
喻明慧女士分享绿口袋基金会在社区花园推广中所做的事情,除了帮助志愿者构建社区花园,还给予老人、青年、小孩不同的培训。最后呼吁“未来可期使命必达,感召有使命的人参与社区花园的建设,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SOCIALers:中学生的社区花园》
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
高一学生
吴伊轩、薛文韬、陈熙
吴伊轩、薛文韬、陈熙同学讲述了他们在玉兰苑社区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项目小组的努力和同济大学刘悦来、复旦大学于海和刘建军老师的指导下,在玉兰苑居委会和居民的支持和肯定下,社区花园实践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故事,并表达了年轻一代对于社区参与的信心和继续坚持下去的决心。
04 案例分享
晚上,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周晨老师受邀作为案例分享环节主持人,分享了她带领学生营建的集教学实践、科学研究、自然教育、生产生活于一体的校园内“社区花园”——娃娃农园。
在周晨老师的主持下,大连艺术学院赵晶老师分享了“金地艺术菜园”;西安欧亚学院李戈老师分享了幼儿园景观设计及自然教育;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的任轶昕女士分享了美国P-patch社区花园项目;博厦建筑徐鸿虹女士分享了传统村落新村社区街道景观改造实践;华南农业大学余文想同学分享了秾可食地景的屋顶花园实践。分享过程中刘悦来、何志森、高健等老师参与了互动交流。
05 圆桌讨论
06 现场播报
空间丰富,色彩绚丽的报告厅外展览让人眼前一亮,到访者穿梭其间,流连忘返。这是由四叶草堂展览小分队、入艺术岛、崇明凑一橘市集联合构建的橘框空间。300个来自崇明岛的果框搭建的空间链接着城市和郊区,承载着国内外的社区花园和社区设计实践案例,其间还穿插着乐开书店、小茶书园、凑一橘市集摊位,让研讨会变得更为丰富有趣,让大家感受到美好社区就在身边。
07 工作坊
28日,为了让研讨会的嘉宾和参与者们能对社区花园和社区设计有更多直观的体验和进一步地交流,组委会安排了A、B两组平行工作坊,其中A组工作坊由山崎亮老师和飨庭伸老师共同来引导,而B组由四叶草堂来引导。
A组工作坊
工作坊的开始,由刘悦来老师对创智天地园区及周边小区的基本情况和打通睦邻门的过程作简单的介绍。
而后,山崎亮老师用一个不许说话但要想办法跟身边人“沟通”自己的生日,根据一年365天排序成一个圈的游戏,让大家活动起来,初步打破陌生感;紧接着,根据排序,每4个相邻的人形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相邻的两人结对,在创智天地的指定范围内,找到自己觉得舒适且愿意待1个小时的地点,并在这1小时内,根据提前准备的问题,从过去、现在、未来三方面来互相了解,打破陌生,建立信任感。1小时后,小组汇合,相互介绍结对的伙伴,山崎亮提示每个参与者仔细倾听对方是如何描述自己的,体会这当中与自己所想的差异之处。
下午,先是参与者和居民们自由地分成5大组,组内相互分享自己上午选择的停留1个小时的地点的位置以及原因,然后以组为单位,选代表来概述选择位置的特点。
在听完大家的分享汇报之后,飨庭伸老师和山崎亮老师分别就社区营造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故事和感受。
飨庭伸老师认为,在社区营造中,考虑用怎样的实现手段之前,应该不吝啬地把时间用来大家共同交流、讨论想要实现的目标和理想上,在逐步达成对目标和理想的共识之后,再做出相应的实现手段的选择,对于社区营造这件事来说,反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山崎亮老师认为社区营造始于关系,在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关系之后,再一起思考、行动,进而才能获得大家想要的结果,而结果又会进一步促进关系的改善,带来进一步的思考、行动,获得结果,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构成了社区营造的可持续性。关于为什么一切始于关系,山崎亮老师结合自身实践的例子,作出了深入而形象易懂的解释。
在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过后,作为工作坊观察者的王本壮老师和侯志仁老师,对今天的工作坊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和概括。
侯志仁老师说到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为参与者,说明这个暖场游戏很成功,能让参与者享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王本壮老师以“跟踪者”的角度观察不同小组的进展,分析了有居民和无居民的小组的不同,在室内和在室外的不同,以及小组成员距离远近的对比。
B组工作坊
在四叶草堂的带领下,伴随着微微细雨开始上午的四平街区社区花园与社区设计参访。
参访的起点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发起的“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随后沿途参观了解了上海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对管辖区域社会组织的指导作用,在四叶草堂参与的第一个社区花园鞍山四村第三小区我们的百草园听社区花友会会长介绍自治组织。苏家屯路的城市微更新艺术装置,同济大学四平创生空间设计,将创意设计思维和居民日常生活和社区服务联系起来,改善公共空间品质让其更鲜活,使之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共享空间。还有鞍山三村谧园、抚顺路363弄芳园、安顺苑平台花园“顺园”也让大家感受到了社区花园在城市微更新中魅力。
下午的参访首先在四叶草堂联合创始人魏闽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创智农园。四月的农园玫瑰开了、蓬蘽熟了、草莓红了、油菜结籽了。诗经花园里的植物故事,魏闽老师娓娓道来,大家也听得入神。
紧接着的是分组环保制作环节,设计利用本次研讨会的大型喷绘布制作小零钱包。来自各行各业的小伙伴们建立起四个小组的组内联结,组长负责介绍组员,选择材料,大家讨论分工,在一片热闹的乒乒乓乓声中,熟悉了彼此。就像社区里的设计营造一样,一群人努力在做同一件事,就是会有这样的力量。
08 新书发布会
刘悦来老师作为主持人,在发布会的开始,先发出了一个疑问——社区设计是什么?其背后的含义和与其他的建筑或景观设计的区别是什么?并且简单地回顾了今天充满惊喜而又让人享受的工作坊,表达了对高龄居民可以坚持参与的感动,然后,山崎亮老师开始了新书发布会的分享。
山崎亮老师跟大家分享了他最早开始跟社区设计有关系的一次设计——有马富士山公园的案例,以及丸屋百货—绿活、延刚市车站、东京事议所政府机关等社区设计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主动与当地的社区兴趣团队交朋友,然后将他们与场所连接起来,由此,让这些社会兴趣团体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成长,也为场所注入了持续的有趣的生命力。
在山崎亮老师做完案例分享后,刘悦来老师感慨地回忆到:2005年在他做完博士论文的研究之后,他感受到越来越多公众参与的设计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也促使他开始自发行动,开始做社区花园的活动。
而此时,由于各种不可抗力的交通原因,这本书的编辑陈伟还未能及时赶到现场,只好编辑了致辞,由朋友何帆代为分享他与《社区设计》这本书的相遇的故事,以及由于阅读该书给他带来强烈共鸣,继而决定编辑出版该书的中文简体版的故事。
编辑的致辞过后,王本壮老师从这本书对设计专业的师生、对从业者、对普罗大众以及对其自身的意义,对《社区设计》这本书做出了点评。
姚栋老师点评到山崎亮老师是社区设计的标杆人物,这么说不是因为他创造了社区设计,而是他把这样一个原本属于志愿者的工作,把设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的职业。
魏闽老师以一句诗——“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来描述她在做社区花园和社区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魔法时刻”——作为“外来人”的设计师与当地居民产生了联系,建立链接,真正地走进社区,因此,她请山崎亮老师分享他做社区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类似这样的“魔法时刻”。
山崎亮老师回答到:这些时刻的出现大概就是靠“教育”吧!社区设计只是在弥补随着人的成长之后,丢失的那些从小与生俱来就会的如何待人、如何与人相处的事情,以有创意、有趣的方式,让人从知道到重新体验到这些内涵,这么说的话,其实我会觉得并不存在什么魔法。
阿甘(吴楠)老师点评到:山崎亮老师以及各位从业于社区设计的老师们让我们看到了自下而上的、为人民生活而设计的可能性,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启发。
最后,在山崎亮老师的签名售书中,结束了今晚丰富而又精彩的新书发布会。
此次研讨会不仅吸引了众多嘉宾和参与者,还受到众多媒体和社会关注,社区实践家和参与者们聚在了一起,进行思想的碰撞和实践的分享。
相信这次研讨会能促进全国社区花园和社区设计的研究、实践的进步与推广,各地参与者并肩而行,协同共进!
(特别鸣谢广州山水比德设计集团对本次研讨会的支持!)附:“上海悄然兴起社区花园,已成都市的亮丽风景”新华社对本次国际研讨会及上海社区花园事业的报道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细信息)
供稿:刘悦来